展会播报

浩瀚体育官方网站

林常平:黑夜给了我逐光的眼

更新时间:2024-07-26 01:44:13作者: 浩瀚体育官方网站

  时光回到2004年,联想、海尔、万科等民企领头羊跨入了第20个年头。社会的宏观语境充斥着大国崛起和代际交班。彼时,55岁的林常平昂首走出了监狱的大门,结束20年的囚徒生涯。他回头,呆呆地与那阴森森的世界冷冷地对视了一个时辰。2019年1月28日,“改革开放40年福建四十位杰出企业家”在福州揭晓,林常平榜上有名,被坊间赞誉“西有褚时健,南有林常平”。确实,二者人生际遇惊人相似,从塔尖跌落沦为阶下囚;然老骥伏枥,高龄创业,再创奇迹;谱写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与体制的曲折长篇。

  出生于宁德市霞浦县下浒镇的林常平,与共和国同龄。他沐浴着海风长大,从小就向往与风浪搏击,因为当他还在娘胎时,父亲乘船出海便一去不归。6岁那年,母亲病逝,林常平成为孤儿,由兄嫂勉力抚养,在政府的关照下长大。虽成绩优异,但林常平不忍徒增家里负担,小学毕业后毅然选择中断学业,自学成才。年少无双亲照拂,似乎已昭示林常平这一生的跌宕起伏。其实,林常平有机会成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医者。当年,还在“上山下乡”中的林常平以最优秀的成绩考进了工农兵大学,到省会福州学医。正当他雄心勃勃地准备开启新征程时,却悄然被顶替了名额。

  “上山下乡”之前的林常平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属于正式国家干部,被下放到老家的柏溪接受劳动改造。他不仅学会犁田耙地、种地瓜、插秧、开拖拉机、修理柴油机,还机灵地学会油漆匠手艺。当时,全国到处一片“红海洋”的狂潮,林常平背着画箱走村串巷,四处去画毛,满墙书写红色的大标语。一遍一遍地用红色的漆在农村的土墙上刷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这样的字眼,爱国爱党的信念也随之反复镌刻于心。这段经历意外成就了林常平过硬的书法功底,更塑造了他的意识形态。后虽两度入狱,依旧斯心不改。

  随着知识青年陆陆续续返乡,1975年,林常平重返下浒镇供销社当采购员,中途被委派担任驻乡工作队队长。林常平幼时贫困,对生活有极强的忍受力,他自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胆略。驻乡工作期间,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各家各户的自留地扩大了整整一倍。由此,被批斗、审查、关押,亦留下了“林大胆”之名。经营是“林大胆”的天赋,这份天赋最初的来源是因为穷。穷则生变,变则通,林常平为此不顾一切动脑筋琢磨事情,恨不得让一分钱变成两分钱的效益,这成就了林常平的经营思想。当他恢复供销社的职务后,将全副心思用在研究商品流通规律上,深入每一个流通环节,每一个供货渠道。这无形中让林常平成为市场需求的先知先觉者,而供销社僵化的体制,也让他处处掣肘,无处施展。出走,走出体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于林常平而言,是一种必然。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霞浦的渔民开始出海跟台湾渔民“接触”,以渔货换取台湾的布匹、手表、收音机等物品。福建省相应出台沿海对台贸易停靠点的有关政策,霞浦先后设立海岛乡西洋岛和三沙港两个渔钞交货点,完善了相关管理措施。林常平敏锐地捕捉到了某种的信号,他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下海。

  最初,林常平延续“物物交换”这样原始的方式,用霞浦黄花鱼、石斑鱼、海带、紫菜等海货换购台湾各种紧俏物质。随着贸易的深入,林常平凭着多年供销社工作的经验大刀阔斧地组织货源,增加品种,扩大了交易额,在霞浦弹丸之地实现物畅其流。他甚至深入沿海村庄掌握对台贸易第一手情况,积极主动地奔走省、市、县,反映沿海群众对台贸易的要求,寻求政策的扶持。在林常平的参与和引领下,那几年霞浦实现年交易额达600多万美元,接待台轮3000艘次,台胞4万人次,财税收入超千万元。

  改革时代的大事件充满了“反转”,刚刚兴起的民间贸易被视为非法行为,林常平首当其冲,被定为“投机倒把罪”锒铛入狱。1986年12月17日,林常平等来了福建省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林常平一夜白头,波澜壮阔的人生大戏从此开始中场休息。后虽凭狱中立功减刑,但依然结结实实蒙受牢狱之灾二十年。

  回首往事,林常平记忆犹新:狱中心绪万般纠缠,在给妻子的书信中,咬破指尖用猩红的血写下“离婚”二字。所幸,罹此大难,夫妻同心,方得度过狱中无比艰险的岁月。

  在狱中,林常平把铁窗当寒窗,修完了大学法律专业的所有课程,圆了他儿时的大学梦。不仅如此,他通读二十四史,诸子百家,从民间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以对抗精神日甚一日的可怕萎缩。

  1995年,林常平获得保外就医走出高墙,他已过不惑之年,壮志未酬,迫切地想要追回狱中蹉跎的岁月。诸多朋友纷纷劝说他别再下海折腾,平平安安度日。然十年苦熬冬夏,霜刃未曾试,林常平岂肯就此方休。90年代之后,言及投机倒把,人们不再心生畏惧和羞耻,而是更多地认识到:投机倒把是个经济术语,投机就是寻找交易机会,组织资源;倒把就是所有权转移,实现价值交换;这是市场经济和商业文明的有机构成。之后,“投机倒把”这一罪名在1997年新颁布的《刑法》中被取消。

  一个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了。时逢霞浦县大力招商引资,经济活跃,开办了各类工业园区,但落地企业屈指可数。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林常平,这个曾经搅动霞浦经济一池春水碧波生的商场宿将,各路信息雪片似的向林常平飞来。林常平一边遍访名医为自己治病,一边进行一番全方位的社会考察。他先后去了上海、温州、福州、宁德等地,走访朋友,考察了不一样的企业。独自远行的林常平感受到市场经济改革如一阵春风,所过之处,欣欣向荣。他遇到很多新问题,碰到了许多熟悉的和陌生的面孔,这一切逼着他紧张地开动脑筋去思索,逼着他尽快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他天生求知欲极强,早已习惯了随时随地学习、请教、对比、鉴别、筛选,他在狱中苦苦积累的那些知识全都派上了用场。

  林常平看到, 从1990年开始,霞浦县域开始兴建淡水鳗鱼养殖业,引进欧洲鳗苗养殖,扩大养殖规模,大小养殖场近百家,养殖面积超2000多亩。而当时霞浦交通不便,成品鳗外销途中成活率极低,养殖场经营困难。日本人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鳗鱼,活的鳗鱼不好运送,若是加工好的烤鳗呢?林常平决定另僻途径,引入外资建设烤鳗加工场。

  林常平像一个特别的材料制成的一个物体,具有极强的硬度、韧性与冲刺的力量,烈马一样的个性。很快,外资到位了,厂房动工了,一个年产500吨,产值近亿元的烤鳗厂跃然于霞浦县东关桃园工业区。政府有关部门及坊间都兴奋地预见到:霞浦很快就将形成鳗苗捕捞、鳗鱼养殖、加工出口和鳗鱼饲料生产产业链。省、市、县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播报了林常平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搞活县域经济的先进事迹。

  保外就医的监督管理法规是高悬在林常平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他风生水起搏击商海之际,这柄剑狠狠地落下来了。一纸送达重新收监,又是十年大狱。烤鳗厂偃旗息鼓,如是黄粱一梦,梦醒来,依旧四面黑漆漆冷冰冰的高墙。

  当初,林常平为自己设计的人生大计是:二十为丈夫,问津名利,厉兵秣马;二十到三十,乳虎,朝阳,一往无前,万不可等闲度过;三十到四十,日夜注思,沸腾梦想;五十岁,俯仰世间,息意休心。却不曾想,命运之手诡谲如斯,高墙电网之内一困就是二十年。

  再度恢复自由身,林常平已经55岁高龄了,同辈人已进入含饴弄孙的人生阶段。林常平满头白发,两手空空。

  林常平提着旅行包,又一次独自出门远行。那天,林常平在公交车的候车处歇脚,他旁边的座椅上正好有一张旅客遗落的报纸,上面一则关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政令映入他的眼帘——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控制减少污染,所有的建筑工地将不得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搅拌。

  林常平的目光落在车流滚滚的大马路上了,他的眼前时不时地就有一辆混凝土罐车隆隆地驶过,巨大的搅拌罐缓缓地转动着,里面装着建筑高楼大厦的混凝土和砂石。林常平内心潜伏的那只鹰隼却又一次展翅腾空而起,他活像一个福尔摩斯,一路顺藤摸瓜,先去当地考验查证了建筑施工工地,又找到了商用砼的源头。他想到了故乡霞浦,建筑施工工地上烟尘滚滚的“风景”。于是,一个大胆的决策当即便在林常平的心里产生了。

  接下来的个把月时间里,林常平一头钻进了混凝土搅拌的生产线里,他反反复复地观察,仔仔细细地请教,一路穷究不舍的摸底调查。他在筹谋规划:厂房如何建设?地址选在哪里?水泥和砂石材料哪里来?如何运输?搅拌生产线究竟搞多大规模为宜?设备厂家找谁?资金如何筹集规划?国有银行的贷款如何争取?工商、税务、环保,城市建设、卫生监督等部门将会如何要求?如何取得政策支持?

  林常平收购了一家倒闲多年的混凝土搅拌企业,注册成立福建鑫磊工贸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林常平的商业砼流水线正式投入生产,当第一波搅拌好的商业砼像一道黑色的瀑布,从高高的出料口倾入罐装车巨罐里的那一刻,林常平暗自流泪了。曾经,他是一个勇敢地走出无知山谷的探险者,无知山谷中的守旧老人号召民众把石头砸向他。而现在,大好河山一马平川,只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林常平夙兴夜寐,苦心经营,他从原料产地,设备工艺,内部管理三管齐下。短短数年,鑫磊商砼生产基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年产量超百万立方;拥有“三一重工”JS300型全自动生产线级以下各种标号的商砼。创业初期的草台班子发展到数百人的专业性精英团队。鑫磊商砼的混凝土罐车马不停蹄地奔驰在霞浦城市化建设的各大工地现场。林常平目光如炬,他乘势将业务版图拓展到机制砂、加油站、石料场、酒店、幼儿教育、金融信贷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福建鑫磊集团。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现在的鑫磊集团总注册资金1.5亿元,年产值8亿元,净资产6亿元,年创利6千万元,年税费达千万元,解决就业300多人。

  林常平的前半生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创业,一个是牢狱。这两个关键词构建出他人生最强大的戏剧张力。其中,任何一个挫折,对普通人而言可能都意味着“以悲剧收场”,但他让自己成为一粒从磨砺中吸取营养的种子,从而浴火重生。

  白首忆少年,多少沧桑,却总有一道亮色在心头,林常平终于能好好地品味这苦尽甘来的甜美。独自一人时,他好引吭高歌,他最喜欢唱的歌是《我的中国心》;一曲唱罢,酣畅淋漓,后小酌微醺,提笔蘸墨,疾笔狂书,用遒劲的笔力书写诗词。这么多年,林常平从始至终坚持早上六点起床,简单的拉升运动后开始打太极拳。他的自我镜像是“一个精神抖擞的创业者”。

  “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这句歌词是林常平最真实的写照。他们这代人生长于共和国成立的年代,注定了更关注国家前途,社会时弊。独特的人生际遇让林常平对人性有更高的包容度,对别人的苦难心存悲悯,多了一颗布施的心。事业有成之后,“慈善”成为林常平后半生的一个注脚。

  叹少年岁月求学之艰,林常平先后设立了下浒镇助学基金会“、林常平霞浦一中教育基金、林常平宏翔中学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项目,并为霞浦县20多所中小学捐资近600万元,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每年金秋,林常平更是亲自督办,为霞浦和江西革命老区的贫困大学生开展助学活动。十多年来,林常平投入慈善助学助困资金近3000万元。

  人生的跌宕起伏,让林常平分外惜福,仗义疏财。得知县里塔岗山景区路段年久失修导致多起意外事件,林常平立即出资50万用于道路硬化;得知古岭下村年久排涝不畅,他先后出资180万元,改造路段、铺设桥梁,完善抗洪排涝设施;即便是留给他难言回忆的监狱,林常平也多次捐款,用于建设图书馆、艺术馆,为服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些年,林常平挂勾扶持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不计其数,为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发展生产累计捐助资金达460多万元,并设立鑫磊精准扶贫基金,联系市、县、乡镇有关领导深入村庄、农户和田头调研,制定扶贫计划,事必躬亲逐项推动落实。

  回头看任何大风大浪都是历史长河的一朵小浪花。林常平用行动诠释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信条: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可以决定自己的“本质”。客观环境难以改变,但能改变我们面对困难的心态,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横眉冷对那些压力、软弱和苦难。

  我们更愿意在大历史的时空中还原本质意义的林常平:他是中国改革年代里的普通人,试图通过市场的手实现自我阶层的跃迁。转型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混沌初开,在价值判断上的模糊、矛盾显影在他身上,他被时代大潮裹挟着向前、被语义模糊的政策所击倒,成为了阶下囚。他的命运与时代紧密捆绑,一端连接着注定会崛起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另一端连接着中国改革开放激荡四十年的沉浮。所幸,林常平,即便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却始终逐光不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